傍晚的校园一片静谧,窗外的树叶,在风的吹动下沙沙作响,笔者一行如约来到八教,见到了天游ty8检测中心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西文老师。笔者推门而入时,张老师正在细心地打理窗台上的几盆花草,儒雅亲切之感顿时涌上了笔者的心头。
张西文,工学博士,山东临沂人,中共党员,2015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,曾留学于日本德岛大学并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。现为天游ty8检测中心讲师,主要从事岩土地震工程和海洋工程等方向的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“地震液化诱发地铁结构上浮的机理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”,主持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“爆破开挖诱发土岩组合基坑液化失稳的灾害机理研究”,主持天游线路检测中心博士基金项目“深水板桩码头液化灾害及抗液化措施研究”。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863计划)项目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,横向课题2项。在《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》、《Natural Hazards》、《Marine Georesources & Geotechnology》、《岩土工程学报》、《工程力学》、《水利学报》、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等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,其中SCI论文4篇,EI论文8篇。担任《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Sciences》、《Marine Georesources & Geotechnology》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。教学方面讲授本科生《路基路面工程》、《建设法规》和研究生课程《岩土工程数值计算》、《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》等课程。
孜孜以求 德艺双馨
名如其人,作为“地震液化诱发地铁结构上浮的机理及数值分析方法”研究者——张西文老师正如他的名字一样,散发着为人师长的光辉。春发其华,秋收其实,而立之年便耕耘出众多的学术成果;潜心学术,技艺精湛,更是学生的引路人,无愧德艺双馨。对于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,张老师解释说,“在我们国家发生过很多大的地震,每次地震后伤亡都很大,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,我的课题是岩土和地下工程的抗震研究,具体来讲是地震时地基的液化问题,我也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让人们认识地震液化的灾害,在房屋建筑的设计时提高抗震设防等级,保证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。”这些年张老师一直致力于自己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,砂土液化数值分析、土动力学及岩土地震工程学等,且获得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、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博士等,不难想象,辉煌与艰难必定同在,然而在笔者谈及这一问题时,张老师却表现得十分坦然。他认为万事开头难,科研也是一样的!在他读博士时需要编写程序、发表论文,然而他读了三四年博士还没发出一篇论文,不发表论文就意味着不能毕业。每次回家,亲戚朋友问他什么时候毕业,他都不知如何回答,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。有段时间他甚至不想回家,不想见人,不过他努力调整、提升自己,最终渡过难关。所以,张老师告诫笔者: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一定要坚持,成功就在前方。
虽然现在成就已然不菲,但张老师仍然孜孜以求,表示今年拿到青年科学基金只是一个开始。他正在努力将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做的更加完善,使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真正取得一些可以造福社会的成果,张老师这种“志在千里”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。作为科研方向的研究者和领导者,张老师眼中的科学研究者就像汪国真先生的“人生三境界”之说中谈到的,在经历过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的寂寞和贫寒后,并为之付出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努力,必将获得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般成功的喜悦!
博物洽闻 步步登高
雅各布·布克哈特曾言“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,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。”张西文老师2012年曾留学于日本德岛大学并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,因此,张讲师眼中的文化轮廓,是一道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象,而这也注定了他在教学科研方面硕果累累。
世界之大,文明之丰,若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必要取他方精华,除自身糟粕。当笔者问到,日本中高等教育与中国的差异的时候,张老师如是回答:“日本中小学压力小,学生除了学习,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比如棒球。中国学生高考前学习压力大,大学普遍都松懈,生活作风懒散;而日本的大学生比较刻苦,并且大三大四要进入实验室,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则是他们的第一堂课。”文化、社会背景的不同,导致了学生实质的差异。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,更要学习人文性的东西。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寻找适合教育改革的新举措,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我国综合型人才将会不断涌现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经过出国深造,张西文老师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。谈及这段经历,张老师说,留学时间导师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。有一次他晚上向导师提出一个想法之后,导师熬到凌晨时分帮助自己写完了相关编程。这件事给张老师的印象很深,使得他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,愿意为学生付出更多汗水。日本的教学方法与国内不同,回国后,张老师也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,采用“学生台上讲课,老师台下听课”的模式,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!古语有云:良师益友。谈及与学生相处的技巧时,张老师说:与学生相处没什么技巧可言,关键在于负责和用心。张老师在工作方面不断向资深老师学习,在传授知识的时候,经常准备一些书本之外的相关知识,以此吸引同学的注意力。也许就是多一份付出,多一份的责任,就会有多一分的收获。
不以名利为先,必以责任为重。众所周知,大学里职称评审竞争非常激烈,面对这个问题,张讲师也非常坦然。他说:“与其争取这些职称或荣誉,不如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,丰富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。当你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,不必刻意去追求,声名自然到来。”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,张讲师能出此言,其脚踏实地淡泊精神已不言而喻。
心如止水 静品青茗
唐·白居易中曾说,“浩浩世途,是非同轨;齿牙相轧,波澜四起。公独何人,心如止水;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外面的世界,灯红酒绿,花天酒地,夜夜笙歌,歌舞升平,实在是太过于喧嚣,不知吸引了多少人沉醉其中,迷失了自身的方向。可张西文老师仍是心如止水,静品青茗,扎身于科研与教学中,看庭前花开花落,望天空云卷云舒。被问及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时,他莞尔一笑,称家庭与工作同样重要,自己也仍在寻找这个平衡点。在学校工作繁忙,搞科研的压力也十分大,在业余时间,他也喜欢用打羽毛球和打太极的方式来排解压力。他认为,当代社会不仅是在学校压力大,社会所施加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,关键在于如何看待、化解压力。当笔者问及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能力哪个更重要时,张老师直了直身子,语重心长的说,“学习和实践都很重要,现在走上社会岗位需要的是综合能力。个人的发展和许多因素有关,但是有一点很重要,就是把你擅长的东西发挥出来。”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拥有别人所不能的东西,而目前我们要做的,就是在学校里不断学习,充实自己,用知识武装大脑,发掘内在的潜力,并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,将知识提炼,转化为自身内在的理解,提高自己的竞争力,为未来做准备。谈及现在的大学生,张老师又不禁笑容满面,他认为,当今大学生是有能力,有个性的社会群体,是未来的新星,但同样也面临着诸多诱惑。他寄言:当今大学生要心如止水,静品青茗,不为社会中的各种诱惑迷失方向,做一名有理想信念,有道德修养,有专业技能,有身心健康的“四有青年”!
教学在佳境游走,科研向深处漫溯,这是张西文老师的真实写照。虽然采访结束了,但是张老师的形象深深印在笔者的脑海中,话语依然萦绕在笔者的耳畔。在此真诚的祝愿张老师身体健康,工作顺心,桃李满天下。
撰稿:张梦特 王喆 郑玉娇 夏传顺 编辑:王雪鸽 编审:白雪飞